[移动通信]手机SIM卡的技术与发展都经历了什么,一共有几种类型?

今天我们来讲讲SIM卡的发展演变史,它的不断改善其实与手机的关联性很大;并且在移动通信的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

其实初期它和名片差不多大,为何到了现在就成了指甲盖大小了呢?

SIM卡发展史

SIM卡全称:Subscriber-Identity-Moduble(身份识别模块)

首次出现是1991年,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智能卡制造商GD-Mobile-Security,他们与芬兰的运营商Radiolinja合作推出了早期的“SIM标准卡”

尺寸和作用:跟现在使用的个人名片差不多大,但只能验证身份和存储少量联系人信息,因此功能相对有限

应用场景:广泛用于座机和公共电话亭以及部分个人通信作用

 

MINI手机卡

诞生在1996年而且取代了标准版,尺寸要比其缩小了12倍

我估计这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,它被全面普及到了家庭电话和个人手机中;成为了主流的趋势

尺寸:长度25mm,宽度15mm

 

Micro-SIM卡

在2003年推出,它的出现节省了智能手机内部的空间,变相的让工程师们可以在内部添加更多组件

尺寸:长度15mm,宽度12mm;2010年的iPhone4是首次使用此卡的手机

 

Nano-SIM卡

在2012年推出,但此标准直到现在仍然被大众使用;您能看见的所有智能手机内部用的都是它

尺寸:长度12.3mm,宽度8.8mm;iPhone5是首次使用此卡的手机

但如果你有别的卡,也可以找营业厅减成此尺寸,照样不耽搁使用

 

izim嵌入式技术

是一种虚拟卡技术标准在2016年被提出,简而言之就是在制造过程中就把该芯片嵌入到手机内部

取代了所有的实体卡,而且您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选择添加或删除运营商(移动电信联通等)可以直接在手机中完成运营商的切换和号码的选择

与传统的SIM卡只能一个号码不同,此技术可以允许一卡多号,还可以根据自身网络的需求自由切换网络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3 分享